单向与双向ESD二极管核心差异解析
——静电放电(ESD)保护器件的关键选择依据
一、核心结构差异
-
单向ESD二极管
-
结构:仅包含一个PN结,具有明确的阳极(Anode)和阴极(Cathode)。
-
电流方向:仅允许正向电流通过,反向电压超过击穿阈值时触发钳位保护。
-
典型型号:
-
ESD12D101TR(±12V 耐压,峰值电流50A)
-
ESD24D450TR(±24V 耐压,峰值电流20A)
-
双向ESD二极管
-
结构:由两个背靠背的PN结构成,无极性区分。
-
电流方向:可双向导通,正负电压瞬态均可触发保护。
-
典型型号:
-
ESD12D090TA(±12V 耐压,双向对称保护)
-
ESD3V3B350TA(±3.3V 耐压,双向钳位)
二、工作原理对比
特性
|
单向ESD二极管
|
双向ESD二极管
|
触发机制
|
仅响应反向过压(如正电压浪涌)
|
响应正负双向过压(交流/差分信号)
|
钳位行为
|
单向钳位至地(GND)
|
双向钳位至正/负电压阈值
|
典型应用场景
|
直流电源线、单极性信号线
|
数据线(USB、HDMI)、交流信号接口
|
三、关键电气参数差异
-
反向截止电压(Standoff Voltage)
-
单向:如ESD5A600TR(+5V 耐压),仅保护正向过压。
-
双向:如ESD5D150TA(±5V 耐压),对称保护正负瞬态。
-
钳位电压(Clamping Voltage)
-
单向在正向导通时钳位电压较低(如ESD15D400TR典型值15V);
-
双向在正负瞬态下钳位电压对称(如ESD8B100TA双向±30kV保护)。
-
漏电流(Leakage Current)
-
双向器件因结构复杂,漏电流略高(如ESD3V3D130TA漏电流<0.1μA);
-
单向器件漏电流更低(如ESD36A300TR仅0.01μA)。
四、应用场景选择指南
-
选单向ESD二极管若:
-
电路为单极性直流信号(如电源输入、传感器直流输出);
-
需严格防止反向电流(如电池保护电路)。
-
代表型号:ESD7B250TR(单向,15kV接触放电保护)。
-
选双向ESD二极管若:
-
信号为交流或差分传输(如USB D+/D-、HDMI数据线);
-
需简化PCB布局(无极性,减少设计错误)。
-
代表型号:ESD24D300TA(双向,30kV ESD保护)。
五、与TVS二极管的区别
-
ESD二极管:
-
专为纳秒级静电放电(ESD)设计,响应时间<1ns;
-
低功耗(峰值电流通常<50A),封装小型化(如DFN1006-2L)。
-
TVS二极管:
-
针对微秒级浪涌(如雷击、EFT),耐受更高能量(如SMC15J系列达1500W);
-
用于电源端口保护,尺寸较大(如SMC封装)。
注:文档中所有型号(如ESDxx前缀)均为ESD专用保护器件,符合IEC61000-4-2标准(±30kV空气/接触放电),与功率型TVS应用场景严格区分。
总结:单向与双向ESD二极管的核心差异在于结构对称性和电流方向限制,直接影响其在直流/交流场景的适用性。选型时需结合信号类型、耐压需求及漏电流指标,同时严格区分ESD保护(纳秒级瞬态)与TVS浪涌保护(微秒级能量)的应用边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