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-09-19 16:51:03
▶ 漏电流陷阱(关键矛盾点)
▶ 布局引发的寄生效应
▶ 场景1:Buck电路开关管过热(《M02P04DG案例》)
▶ 场景2:USB-C快充MOS炸管(《苹果头Surge整改》)
器件类型 | 响应时间 | 5V系统漏电流 |
---|---|---|
传统硅基TVS | 1ns | 10μA |
高分子ESD | 0.2ns | 0.1nA |
▶ 场景3:电池保护MOS持续发烫
准则1:ESD与MOS的电压匹配公式
(避免ESD提前导通增加漏电流路径)
准则2:热耦合禁忌原则
准则3:动态阻抗管理
ASIM实验室对照测试(车载DC-DC电路)
配置方案 | MOS管温升(℃) | 系统效率 | ESD防护能力 |
---|---|---|---|
无ESD管 | ΔT=42 | 92% | 无防护 |
硅基ESD(5V/50pF) | ΔT=68 | 87% | ±8kV |
高分子ESD(CV0040) | ΔT=45 | 91.5% | ±30kV |
数据显示:选对ESD类型可使MOS温升降低34%,同时提升系统可靠性
合理选型(高分子材料优先)+毫米级布局(独立接地/热隔离)+超低结电容设计,ESD管可使MOS管工作温度直降30℃。但错误选型会使其沦为“发热帮凶”——牢记三准则:
1️⃣漏电流IR必须<电路电流的0.001%
2️⃣工作电压VRWM≥系统最大电压的120%
3️⃣物理间距≥3mm且严禁共享散热路径
附录:热优化器件推荐表
应用场景 | 推荐型号 | 关键特性 |
---|---|---|
高频数字电路 | ASIM DSD1PLTA | 0.05pF结电容/0.1nA漏电流 |
汽车电子 | ESD24D101TR | 150℃耐温/±30kV防护 |
快充电源 | CV1206NT6200T | 10A通流/热阻0.5℃/W |